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时下正值抢抓秋冬种植的关键时节,镇远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呈现一派抢种、整地、移栽等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基层一线的各级人大代表冲锋在前,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肖亮亮代表,酸汤文化的“传承人”
在黔东南州镇远县,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她凭着自身的百折不挠,拼搏创新,坚毅前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她就是黔东南州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肖亮亮。历经两次创业失败的她,并没有停止创业,而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本土的酸汤产业依旧充满信心。2013年,肖亮亮成立了镇远县肖家酸辣酱厂,通过不断优化配方、改良工艺,红酸汤产品得到了客户一致认可。经过2年辛苦经营,酸汤销量从20吨增提到120吨,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公司进行了扩大再生产,到2021年肖亮亮经营的红酸汤产业年产能达800吨,产销率100%,客户覆盖10余省市。随着市场的开拓,2022年4月公司正式启动“镇远县年产5000吨辣椒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将再次进行扩大生产,项目完成后,产能预计达到5000吨,年产值达3500万元。同时作为黔东南州州级个人科技特派员的她,先后组织农户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户2000余人次。2022年公司带动410户农户种植辣椒400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近2万余元。
刘超贤代表,肉牛养殖的“致富人”
走进镇远县江古镇中所村养殖基地,刘超贤正在肉牛养殖大棚里忙碌着,添草料、加清水、扫残渣,忙得不亦乐乎。“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刘超贤坚定地说。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中所村的党员致富带头人,2021年10月,刘超贤在经多方调研了解后,决定在家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投入资金、拿出土地,顺利成立了贵州旭辉种养殖有限公司。公司现有肉牛存栏80余头,已出栏40余头,产值达80余万元,收购周边群众种植的青贮玉米180余吨,带动群众增收9万余元。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刘超贤始终坚持深入群众走访,了解群众诉求,积极整理为意见建议,涉及交通、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县人大会开幕期间及时建言,并得到了县交通局、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的答复,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李永德代表,产业发展的“领路人”
李永德,自1995年开始就在担任镇远县尚寨土家族乡尚寨村村干。“因为他办事靠得住,我们全村老少都叫他德哥。”80岁老党员李永昌这样说道。为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靠得住的李永德通过“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为全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付足精力,穷尽办法大力发展符合全村的特色产业,动员群众大力发展辣椒、烤烟、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在他的带头坚持下,尚寨村的烤烟种植从最初的80亩猛增到1000亩以上,成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产业振兴的步伐从未停止,李永德寻找到了一条“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思路,先后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赴重庆市、成都市、遵义市虾子镇、石阡县等地学习参观,在他和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辣椒产业进入了尚寨这片热土,并逐渐发展壮大,全村种植辣椒约1600余亩,年产值从几十万突破到超千万元,辣椒产业成为了与烤烟种植齐头并进的龙头产业,李永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发展“领路人”。
杨政洪代表,乡村振兴的“见证人”
37岁的杨政洪是镇远县金堡镇松明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早年在外务工,2020年1月,杨政洪怀揣改变家乡,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奔振兴的决心进入村支“两委”,担任金堡镇松明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发展一个好产业”是杨政洪上任之初给群众的承诺,也是他奋斗的目标。上任之初,因多年在外经商,对农业接触较少,吃了很多苦,也走了很多弯路。在多方考察和商议后,最终把辣椒产业发展成为村里的主要产业,目前辣椒种植300余亩。同时,采取“合作社+带头人+农户”的方式,今年组织村民稻田养鱼10亩、马铃薯种植5亩、折耳根种植10亩,发展油茶基地培育幼苗500余亩共3万余株,带动群众50人就近就业,直接经济增收7万余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我们松明村将在培养人、留住人、发展人上下功夫,让凤凰筑巢、金鸡引雀,人人都成为乡村振兴奋斗者和见证人。”对接下来的工作打算,杨政洪充满信心地说道。
- 扫一扫在手机当前页面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博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