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一招”在基层 | 镇远:“小牛超市”走独立的“牛市”
“最低谷的时候,活牛价格甚至跌到了每斤8元。”在镇远县羊坪镇的“小牛超市”里,贵州牛鑫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配月向记者“吐槽”今年以来牛价下跌的遭遇。可还未等记者提问该如何应对,他就话锋一转,带着几分笑意和自信说道:“虽然牛价下跌,但我们还在扩建。”这种逆势的做法不禁引人好奇,“小牛超市”到底有何秘诀?
吴配月为牛配饲料
吴配月给出答案:一方面得益于贵州省在贷款和保险等方面提供的利好政策,另一方面,则是联合社于今年在凯里成立用于解决终端问题的食品公司已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镇远县在肉牛养殖这一产业上有一定基础,200头以上规模的肉牛养殖合作社有20多家,其中有不少都养了七八年。”吴配月说,他也早在2013年就已开始养牛,规模同样不小。直到2021年,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才开始抱团取暖。
“小牛超市”里的肉牛
过去几年间,镇远县将肉牛产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和“一县一业”战略定位的工作要求,持续推广该产业发展。既有养殖大户,也有许多小养户希望能搭上“一县一业”的快车。在全县大规模发展该产业的过程中,品种品质参差不齐、小养户养殖技术不足、疫病防治技术不够、销售途径缺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阻碍着肉牛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针对这些问题,2021年,以吴配月为代表的21家肉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在镇远县委、县政府组织下,聚在一起展开了讨论。
从东北引进的西门塔尔牛
首先是肉牛品种问题。考虑到在新阶段东西部协作工作中,广东省佛山市与贵州省黔东南州结对,在产销链接上有更多渠道和支持政策,合作社负责人们纷纷提议,针对东部市场对细腻肉质的喜爱,可统一引进西门塔尔这一品种,便于日后的技术、销售等各环节的管理。而针对小养户采购渠道少,以及交通、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人们在一番讨论之下提出:“何不用借鉴‘拼多多’的模式?成立一个类似中转场的组织,进行统一采购后,小养户再通过这一组织自行选购。”至此,由21家肉牛养殖合作社联合发起,集肉牛养殖、繁育、销售、饲草加工和信息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贵州众兴肉牛养殖联合社应运而生,并注册成立贵州牛鑫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联合社发起人之一的吴配月担任法人代表。随着联合社及公司的成立,“小牛超市”也正式落户镇远县羊坪镇一碗水村。
“小牛超市”落户一碗水村
“小牛超市”,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有充足肉牛资源、可供人们任意按需采购的场所。同时,这个“超市”还兼具代养殖、繁育、饲草加工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功能,引种统一、生产统一、质量统一、技术统一、保险统一、防控统一、监管统一、销售统一,无论是对小养户还是对联合社成员、养殖大户,都做到“一碗水端平”。
配置防疫药品
经过前期赴外地考察对比,吴配月及联合社成员一致决定,从东北引进西门塔尔品种,这一品种无论是体重还是肉质都能符合东部市场的品质要求。不过,从遥远的东北来到贵州,一路长途颠簸、气温和湿度骤变,对肉牛的健康无疑是一大挑战。因此,2022年,“小牛超市”建设了驻东北中转调理饲养场,通过合作社方、售卖方、代购方、饲料供应方“四方”合力,在长途调运过程中保障肉牛安全健康。送达采购者手中后,还有一个月的“一站式”跟踪服务,在这一个月中,包质量、包防疫、包退换、包调理、包技术,避免肉牛应激出现健康问题甚至死亡。2023年,小牛超市成功实现为多家养殖场引进6000余头肉牛长途运输及到场应激“零”伤亡目标。盛夏8月,镇远气温已超过30℃。位于羊坪镇的贵州三益肉牛发展有限公司里,牛棚上方的电风扇从早到晚都没停过,但仍有几头小牛食欲下降明显,这让公司负责人刘世荣有些担心。
肉牛健康成长
“可以试试换大功率的电扇,平时喂水喂食多注意观察一下。有问题随时给我们说。”“小牛超市”技术负责人来到刘世荣的公司,给出了应对酷暑的简单建议,这让刘世荣安心了不少。4年前,在外从事建筑工程的刘世荣决定转而投向肉牛养殖。第一年,他养了100多头牛,均采购自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小海镇牲畜交易市场,自己寻找销路,大多卖给了屠宰场。“小牛超市”成立后,刘世荣也紧跟着扩大了养殖规模,从超市买牛,销售也有了保障。据吴配月介绍,经过3年多的发展,“小牛超市”已成为一个辐射周边的肉牛销售集散地,湖南省、贵州铜仁市等地的养牛户也常来超市采购。除了引种和技术服务外,“小牛超市”也为有需求的养牛户提供统一回收和销售服务,或卖给周边屠宰场,或送往深圳等东部市场。不过,今年以来,牛价下跌严重,这对“小牛超市”和所有养殖户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关餐饮店
“就算我们为了保障养殖户利益以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但也无法以同样的价格卖给屠宰场,这其中的亏损是我们难以承担的。”吴配月说,公司在技术保障、养殖、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聘用了相关人员,为了维持正常运作,就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于是,贵州牛鑫生鲜牛肉食品有限公司于今年成立,“主要就是为了解决终端问题,我们要把屠宰到销售这个环节的利润也掌握在自己手中。”吴配月给出了解决方案。把产业链延伸到终端市场,虽然会付出更多成本,但利润也随之提升。今年6月成立的贵州牛鑫生鲜牛肉食品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凯里,采用线上和线下配合销售的方式,短短2个多月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小牛超市”成立至今,在推动肉牛产业链的上下游、产加销协调发展上成果显著,走出一条现代化、生态化高效融合的发展新路子,成功打造全县肉牛养殖小群体大产业,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菜篮子工程保供基地之一。而据吴配月介绍,联合社还为不少无劳动能力、无养殖技术和养殖条件的低收入群体提供代养殖服务。认养方只需贷款采购肉牛,其余的养殖、防疫、销售等环节均由“小牛超市”负责,最终利润由双方五五分成。“在这种模式中,‘小牛超市’几乎没有盈利,更多考虑的是回馈社会。”据了解,目前“小牛超市”已为45户农户提供代养服务。
- 扫一扫在手机当前页面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博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