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镇鸡鸣蔬菜基地全景
近年来,青溪镇紧紧围绕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工作主线,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着力点,以强化队伍建设、狠抓产业发展、坚持文化引领、创新基层治理为抓手,有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青溪镇马营畈坝区
强化队伍建设,锻造乡村振兴“排头兵”。一是抓“头雁”,选优配强“火车头”。以村级换届为契机,对原村班子进行逐一研判,综合考量,全面分析,对表现突出、符合继续留任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优先考虑,鼓励留任。同时聚焦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本村致富能手等优秀群体,逐步建立台账,精准掌握人员信息,建立村“两委”班子人才库。换届以来,选优配强退役军人27人、本村致富能手45人、返乡大学生17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村“两委”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二是育“鸿雁”,学历能力“双提升”。积极动员村“两委”成员参加学历提升行动,持续改善村“两委”班子学历结构,提升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积极开展村党支部书记“擂台大比武”活动,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综合能力水平,营造出争比进位的良好氛围,聚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更高、知识更丰富、能力更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2022年以来,共有9名村干部参与学历提升,50余名村干部参与省州县培训,开展镇级村党支部书记“擂台大比武”1次,推荐鸡鸣村、红光村、铺田村参加县级“擂台大比武”1次,鸡鸣村党支部书记唐元平荣获全县“第二名”优异成绩。三是培“雏雁”,后备力量“量足质优”。整合村干部、驻村干部等各方力量,聚焦“田专家”“土秀才”等群体,常态化开展村级后备力量摸底调研,逐一建立台账,同时明确镇党政班子成员结对帮扶,实行“一人一策”跟踪培养机制,目前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48人,均已落实镇村干部结对帮扶,实施动态跟踪培养。
青溪镇农户抢抓农时备春耕
青溪镇组织青年志愿者助农春耕备耕
青溪镇直播机耕种
青溪镇鸡鸣村挂刀坪坝区
狠抓产业发展,盘活集体经济“蓄水池”。一是规划先行,发挥党建引领“指挥棒”。紧紧围绕“一线、两带、三区”的农业产业布局,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模式,积极发展肉牛、生猪养殖和玫瑰花种植、优质蔬菜等农业产业。在稳步推进玫瑰花、中药材、生猪养殖三大骨干产业发展基础上,不断做强生态蔬菜、精品水果、肉牛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调活调优调强了产业结构,做大了产业规模。二是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兴产业。2022年以来,实施红光村肉牛养殖项目,推动铺田村发展水产养殖30余亩,建设挂刀坪蔬菜产业冷库,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壮大。三是依托坝区,走上致富新路子。依托石井、挂刀坪、后山大棚设施和喷滴灌设施,着力打造现代化、高标准蔬菜种植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挂刀坪片区和后山坝区发展蔬菜产业示范点600亩,坪阳村和铺田村“去劣保优”,完成500余亩玫瑰花基地管护,铺田村合作社“玫久红”玫瑰花茶品牌注册和产品包装设计全面完成,结合铺田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和铺田—鸡鸣一线㵲阳河自然景观,积极建设以观光采摘、露营烧烤、休闲垂钓、民宿体验为主的农旅融合目的地。㵲阳河沿线坝区带动群众就业3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收5000元以上。
青溪镇举办花灯艺术元宵晚会
青溪镇开展文化下乡展演
青溪镇开展迎新春书画作品展
坚持文化引领,吹响时代新风“新号角”。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用活党群服务中心。切实用好、用活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全力做好标准化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成集党员活动、群众议事、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文化活动阵地18处,同步配套音响设备、农家书屋和基础文娱设施,文化活动阵地进一步夯实。二是突出节庆活动,提升文化底蕴。以民俗文化为抓手,围绕“端午龙舟节”“春节”“元宵”等重点节日,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以民间花灯为主的龙狮、蚌壳、彩船、唢呐、锣鼓、灯谜、唱山歌、书法展等节目,进一步展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彰显青溪文化底蕴。2022年,组织80名演职人员参加镇远县第38届“赛龙舟”文化节活动;开展“文化下乡”巡回演出6场次;在慢坡社区举办了全县山歌交流展演活动;篮协第八届“青酒杯”在大塘村成功举办;成功举办全镇“花灯艺术元宵晚会”等等。三是深化移风易俗,孕育文明新风尚。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群众会、院坝会等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指导各村(社区)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规范操办酒席、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乡村美丽庭院等持续发力,涵养良好社会风气,2022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助农、义务植树、文明集中宣传、环境集中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其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90余场次。集镇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农贸市场等集中整治5次。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做文明行为的宣传员、践行者,共同建设美好青溪,树立文明新风气。
青溪镇开展“院坝协商”会议
创新基层治理,注入群众共治“强心剂”。一是用好议事协商,群众自治有力有序。大力推进“院坝协商”民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寨管委”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把群众自己能办的事交给群众,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做到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院坝协商”向基层延伸,实现了在群众中议事、在协商中成事,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活力。2022年以来,开展“院坝协商”4次,协商解决问题3个。二是扎实开展专项行动,示范引领出实招。扎实推进“两大行动”,抓好城镇精致管理和乡村庭院美化,大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鸡鸣村上坪地投入30余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项目建设,对群众庭院、道路、公共区域等进行改善,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以自然寨为单位,成立“寨管委”151个,同时选优配齐“寨管委”成员642人,统筹抓好寨内安全生产、纠纷调解、政策宣传等。抓好村寨自治管理,群众自主协商治理村寨卫生、村寨建设发展等,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生态宜居村庄建设,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 扫一扫在手机当前页面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博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