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265784
㵲阳镇:铭记英雄事迹 传承红色精神
20
㵲阳镇
2025-07-10 08:25:57
5881933
乡镇动态
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2周年之际,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镇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㵲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黔东南州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志愿者团队开展慰问志愿军老兵走访活动。本次在㵲阳镇共走访4位老兵,记录他们在战场上的特殊贡献,聆听他们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丁光前(89岁),回忆起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时依然情绪激昂。他向我们讲述了1950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时的情景:“那时候天寒地冻,我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中行军,很多战友的脚都冻伤了,但没有人退缩。”谈及战斗细节,老人回忆不起太多了,但那份情感依然炽热。虽然他生活得并不富裕,但依然对党和国家给予他们的关爱及补贴深怀感激,叮嘱我们年轻人要听党话跟党走,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高如異(89岁),由于年事高听力下降,已无法与我们正常交流,当家人翻出退伍证件时,老人就拉着我们,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念叨着“朝鲜人......心善啊......”,“有个小丫头......对,扎辫子的......给我们送土豆,烤得热乎乎的......现在......还在吗?”当我们随行记者试图再询问一些什么时,老人声音微弱的说,“记不清了......记不清了......就记得他们笑......笑得暖和......”江春光(91岁),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铁皮盒子,生锈的铰链发出轻微的“吱呀”声。里面静静地躺着老人的荣誉勋章,随着盒子的打开,老人带着我们一起回到了那时的战场,“入朝后,在球场至德川一带保护公路,站防空哨、打防空枪。部队都驻扎在离公路十几公里的防空洞内。敌机轰炸,道路损毁非常严重,整个路面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有的弹坑比一间房子还大还深,如果不小心掉下去就很难爬出来”。寥寥数语,却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在采访快结束时,记者带着老人一起唱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老人的歌声不再嘹亮,歌词也记不清楚了,但跟着记者唱红了眼眶。石玉瑶(95岁),刚入朝不久,因为冒险送受伤战友去医院获三等功一次。老人回忆到“入朝后,先在阳德坎枕木,之后调到朝鲜东线黄州里23公里处抢修铁路,敌机每天轰炸,桥梁炸了修,修了又炸。有一次部队正在行军,突遇敌机轰炸,一位朝鲜小战士被炸晕在地,大家不熟路也害怕,我就自告奋勇地摸黑将这位人民军战士送到八里地外的医院”。“现在国家基建这么强大,高铁、大桥到处都是,我们当年吃的苦值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创作于战争之初、激动人心、脍炙人口的歌,其旋律已经飘过了75个春秋,此次走访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次精神洗礼。老兵们用鲜血铸就了和平,他们的故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铭记英雄,关爱老兵,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以行动致敬“最可爱的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扫一扫在手机当前页面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博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