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报京乡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针对辖区水域、结合自身实际,特别是针对暑期溺水事故易发高发的严峻形势,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压实责任链条,强化源头治理,深化宣传教育,有效筑牢了防溺水安全屏障。近年来,辖区内未发生青少年溺水伤亡事故,相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压实“人防”责任,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链条。将安全发展作为底线任务,制定并下发《报京乡2025年防溺水工作方案》,建立了多部门、跨区域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照分级分类负责制,明确乡级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村级属地管理责任和工作任务,层层压实责任链条,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从紧从严从实从细做好防溺水工作。二是注重宣传引导,增强防范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舆论宣传导向作用,以校园讲座、微信百家群、村级广播为载体,重点宣传防溺水“六不准”、播放防溺水安全教育警示片等内容,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助推形成强大舆论宣传氛围。三是强化工作举措,筑牢安全防线。以抓联动、强队伍、建机制为抓手,督促各村网格员强化防溺水宣传、巡查力度。发动学校以班会、家访等形式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不要下河游泳,邀请学生家庭代表参加座谈会,观看防溺水警示教育片,动员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防溺水群防群控工作格局。目前,已组织开展防溺水知识进校园2次,覆盖学生500余人次,各村组建由村两委、驻村干部、网格员巡河队伍6支,开展巡河200余次。
夯实“物防”基础,筑牢物理防护屏障
一是完善警示标识,强化风险提示。对辖区内所有水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在危险水域周边醒目位置全覆盖设置警示标识牌、禁止游泳等信息。标识牌采用坚固耐用材料,确保清晰可见、不易损坏。二是配备应急设施,提升救援能力。在重点水域、事故易发点附近,统一配置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并设置存放点指示牌,方便紧急情况下取用。对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三是加强物理隔离,减少接近风险。对部分靠近村庄、学校、道路且风险极高的水域,因地制宜采取物理隔离措施,加装防护栏、设置隔离带等,尽可能减少未成年人接近危险水域的机会。对暂时无法硬隔离的,明确巡查责任人,加大巡查密度。今年以来,我乡在重点水域、山塘设置警示牌6个,配备救生套杆4根,安全绳6根,救生衣5套,救生圈4个,发放宣传手册500份。
以技防为补充,着力完善防溺水工作巡查体系建设
积极整合资金资源,利用乡林业部门无人机在重点时段、重点水域进行空中巡逻作业。借助科技手段,联动地面队伍,及时组织开展救援,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做到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利用技术防范解决防溺水难点。目前,放飞无人机作业7余次,联动劝阻群众12余人,大大减少了人力,成为防溺水工作的“神器”,使我乡近年来在防溺水工作取得实效。
- 扫一扫在手机当前页面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博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