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浪潮中,镇远县尚寨土家族乡丰收村老王岩组立足土家族聚居实际,探索“德治为基、法治为纲、自治为本”的“三治融合”模式,破解了环境整治滞后、矛盾纠纷突出、群众参与不足等治理难题,实现了从“乱点”到“亮点”的蝶变。
“三治”融合构建治理体系,破解“治理碎片化”难题。老王岩组曾因治理手段单一,陷入“干部干着急、群众不上心”的困境。2022年以来,该组在乡党委、政府指导下,以寨管委为枢纽,构建“三位一体”治理架构。自治强基,组建由老党员、在外知名人士、村民代表组成的9人寨管委,并选定本组的离任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寨管委主任,划分5个网格片区,依托“院坝协商”平台建立“商议、执行、监督”的闭环机制。历年来,化解处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组等各类问题15件/次,解决村民诉求30余件。法治护航,联合乡司法所设立“普法站”、建立普法小广场,聘请1名本村法律工作者作为老王岩组名誉法律顾问每季度驻寨服务,培养了2名“法律明白人”,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闲聊的形式内化于群众之间。德治引领,挖掘“忠孝勤俭”等民族传统美德,修订《老王岩组寨规民约》,设立“光荣榜”“曝光栏”,通过寨管委带动、群众互动的形式每月自发组织开展测评打分,评选“好媳妇”“清洁户”等先进典型20余人。
“现在办事有章程、矛盾有说法、行为有准则,寨子上吵架少了、卫生干净了、风气也越来越正了。” 寨管委主任罗次亮感慨道。
“三治”协同破解环境治理顽疾,擦亮生态底色。针对“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状,寨管委打出环境治理“组合拳”。通过户主会表决通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建立“户分类、寨收集、村转运”处理机制,聘请1名保洁员负责日常清运,每周星期二定为“环境清洁日”,寨子全员参与大扫除。实施“庭院美化”工程,动员村民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利用废旧陶罐、乱石头、轮胎打造微景观30余处,拆除圈舍、整理乱堆乱放41处,铺设沥青路1.5公里,铺设石板入户便道0.8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30盏,厕所改造40户,厨房改造40户,修建集中式污水处理池1座。结合《老王岩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行为实行“积分管理”,积分可奖励免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并在“光荣榜”进行公示,并对年度积分高者选取作为次年度乡级统一组织外出学习观摩的优先考虑人选。违规者在“曝光栏”进行通报公示,并根据《老王岩组寨规民约》对违规者实行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惩罚。
如今的老王岩组,昔日的“污水沟”变成了清水渠,“垃圾堆”改造成了小广场,死角处的遍地树叶变成了群众茶余饭后闲聊的休闲广场,寨子的变化有目共睹。

“三治”融合化解矛盾纠纷,筑牢和谐根基。老王岩组寨管委把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创新推出“三事分流”工作法。小事“寨内调”。由寨管委成员牵头,依托法治小广场化解邻里口角、宅基地纠纷等“小事”,成功率达98%。2022年以来调解各类纠纷15 起。大事 “协商办”。涉及道路维修、水利设施改造等公益事业,依托“院坝协商”平台通过“户主代表会”民主协商,采取 “村民自筹+社会捐助+政府补助”模式解决。
老王岩组通过筹集资金3万余元,解决了在产业路修补、灌溉水渠修复、寨子公共区域基础设施维修等方面的问题。难事“支部帮”。对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寨管委上报村党支部协调处理,形成“寨管委+党支部”联动机制。同时,寨管委挖掘土家族文化资源,组建“唢呐队”“土家婚俗队”“山歌队”,每年参加县级举办的龙舟赛、赴广东省三水区参加展演等活动,乡风文明指数大幅提升,近五年无刑事案件、无赌博酗酒现象。

尚寨土家族乡在老王岩组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激活主体活力,通过“选能人、建机制”,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 “参与者”,破解“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通过激活文化基因,将土家族“议事说理”传统与现代治理理念结合,用“土办法”解决“新问题”。通过激活长效动能,以积分制、“光荣榜”、“曝光栏”等制度设计,让治理从“运动式”变为“常态化”。目前,尚寨土家族乡在4个村民组推广“三治”融合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全乡基层治理、环境整治提质增效。
- 扫一扫在手机当前页面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博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