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镇远县报京乡报友村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村里200多亩小米迎来大丰收,金黄的谷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田间地头处处是农户们忙碌又欢快的身影。
走进报友村小米种植基地,一幅壮丽的丰收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沉甸甸的谷穗饱满而充实,像是在诉说着这一年的辛勤与汗水终得回报。微风拂过,涌起层层金色的稻浪,清新的谷香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心旷神怡。
“今年雨水好,小米长势好,我种了3亩多地,可以收800多斤。”报京乡报友村稿荣下组万三妹说。
过去,农户们各自为战,种植分散,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统一的销售渠道,导致小米产量和收益一直不高。近年来,为改变这一局面,报京乡党委、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整合零散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积极与贵州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引入优质品种,并邀请农业专家定期到村里开展技术培训,从播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
随着小米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报京乡还延伸了产业链条,利用丰富的小米资源,建成了小米酒加工坊,将金黄的小米酿成香醇的美酒,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注册“侗韵报京”商标后,报京小米及小米酒知名度不断提高,订单纷至沓来。
“我们今年主要是想通过三个方面来做优做强我们的小米产业,一方面是延伸小米产业链条,把小米通过精品包装发展成绿色小米产品,以小米酒的方式来进行拓展,做成一个特色酒文化。第二个方面,我们注册了“侗韵报京”“报京”两个注册商标,通过品牌化、产业化来进行发展。第三个方面是扩展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直播销售我们的报京小米,并结合文旅市场把小米做成旅游商品,通过游客、通过文旅、通过文化把报京小米带出去。”报京乡党委书记姚伦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