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江古镇通过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创新矛盾调解方法、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机制创新强筋骨,构建多元解纷“活血散”
一是构建“三级联动”调解网格,依托“镇调委会—村调委会—网格调解点”三级平台,整合司法所、平安法治办、派出所、自然资源所、妇联等多部门力量,形成综合多元调解格局。今年以来,江古镇采取“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形式,通过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成功化解涉借款合同纠纷1起。二是建立预防预警机制,推行矛盾纠纷摸排关口前移模式,充分运用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建立网格员日常巡查、重点时期专项排查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提前介入、普法宣传同步到位。今年以来,累计预防群体性纠纷1起,提前介入婚恋纠纷2起。三是发挥激励保障,严格落实《镇远县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个案补贴办法》,按纠纷难易程度发放调解补贴,今年一季度以来共发放奖补资金1500元,充分激发了调解员积极性,推动辖区案件高效办结。
方法创新通脉络,打造柔性调解“理气丸”
一是活用“乡土先贤”,针对农村熟人社会特点,采取“茶桌摆谈”“火坑夜话”等特色方法,在家中调纠纷,围火坑普法律。二是推行“分类施策”,针对家庭矛盾纠纷,采用“背对背调解+亲情唤醒”的方法,利用村规民约和家族家训唤醒纠纷双方良知化干戈为玉帛。同时,在具体化解经济纠纷时,引入“信用修复”机制,为暂时履约困难方制定可行的分期还款计划,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各方需求为出发点,达到各方利益平衡,有效化解激烈矛盾和冲突。三是发挥农家书屋效用,依托辖区11个村农家书屋配备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适用法律书籍,以村民自助查阅和村级调解员翻阅因举证点的方式化解建议纠纷3起,实现了普法与解纷双向赋能。
队伍创新固根本,培育乡土人才“固元丹”
一是发挥“传帮带”作用,让老调解员带新兵走田间、练沟通,在调解现场传授“看家本领”。二是定期开展“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和案例研讨提升人民调解员法律素养。自2024年底以来,参训人员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5%。三是构建“全链条”闭环服务,推行“调解—回访—普法”一体化机制,对所有纠纷当事人进行定期回访,同步开展“以案释法”活动。今年通过回访巩固调解成果6例,衍生普法宣讲2场,达到化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