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发展作为当前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要素之一,镇远县依托全县25.3万亩可利用林地资源,在念好“山字经”,打好“山字牌”下功夫,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要求,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大力推进“四林”产业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百千万”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依托全县25.3万亩可利用林地资源,紧盯“产业选择”,建成百亩村级示范基地120个,乡级千亩示范基地18个,万亩县级示范基地2个,实现林业产值13.53亿元。
“四林产业”发展优势突出。一是着力形成“林药”精品优势。结合舞阳、羊场、大地等乡镇林地土壤肥沃、山峦连绵、集中连片的特点,重点发展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着力打造花树岭、扎营关万亩林下中药材产业带,中林药种植25066亩。二是着力形成“林菌”规模优势。大力实施“菌棒上山”工程,打造100万棒林下食用菌产业带,形成“林菌”产业规模优势。三是着力形成“林鸡”辐射优势。以蕉溪、报京、大地等乡镇年繁育鸡苗为片区枢纽点,辐射带动全县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实现年出栏成鸡30 万羽以上。四是着力形成“林蜂”品质优势。结合舞阳、涌溪、都坪等乡镇生态优良、环境优越、蜜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打造1万箱林下养蜂产业带,形成高品质产业优势。
完善利益联结,坚持龙头带动促增收。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林下产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采取国有公司+民营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等组织方式,按照“四统一”原则,基地由公司(合作社)统一建设,再采取“反租倒包”方式,分包给贫困户或非贫困户承包经营,按7:3比例分成,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
写好“稳得住、能致富”后半篇文章,实现“六稳”、“六保”目标。近年来,镇远从生态护林员选(续)聘、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实施等方面入手,通过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生态扶贫模式,解决3000户建档立卡户11760余人稳定就业脱贫,落实2016-2020年退耕还林32100亩政策性补助资金、生态公益林111.3667万亩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累计兑现9208.5万元,确保涉林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 扫一扫在手机当前页面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博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