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2-659195 | 信息分类 | 政策解读 |
文号 | 成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是否有效 | ||
名称 | 从“12345678”数字看《县委工作报告》 |
1条发展新路。今后五年,镇远县委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突出实施文化旅游强县主战略,大力实施工业振兴行动计划,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镇远建设成为经济强县和文化旅游大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出一条有镇远特色的发展新路。
2个100亿元。一是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实现100亿元,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成文化旅游大县;二是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力争在2020年进入全省经济20强。
3大目标。一是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地。对镇远古城进行科学合理保护和深度拓展、提升、挖掘,创建国家AAAAA景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建成文化旅游大县。二是进入全省经济20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突破100亿元,力争15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达到15亿元,力争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以上,五年累计达到330亿元以上,力争在2020年进入全省经济20强。三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到2018年实现2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57个贫困村出列,3.5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GDP达到500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超过3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超过12000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大基地。一是绿色循环工业基地。加快对电冶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二是全省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新型建材等产业;三是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大力落实“雁归兴贵”计划,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全力支持返乡创业就业;四是黔东地区重要的综合物流基地。加快建设黔东物流园区,形成以铁路运输服务为核心的转运枢纽。
5条发展经验。一是必须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政治方向;二是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夯实执政基础;三是必须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五是必须优化政治生态、持续改进作风。
6个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与发达地区和经济强县相比,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的问题;二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大投资乏力,政府债务负担较重,项目和企业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三是城乡发展不够平衡,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有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级集体经济还非常薄弱;五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还难以适应,担当意识不强;六是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为官不为、为政不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
7个区建设。一是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对镇远古城进行科学合理保护和深度拓展、提升、挖掘,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创建镇远古城国家AAAAA景区和㵲阳河、高过河国家AAAA景区;三是镇远新城区,以服务古城旅游为核心目标,加快城市主干道、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滨河景观、体育公园、星级酒店等核心项目建设,打造以旅游为产业支撑,既承接行政办公、商业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又注重风貌提升和文脉传承的现代山水田园城市和高端旅游精品城市;四是黔东新城区,高起点定位,坚持产城景互动融合发展路子,加快实施镇远古城、三穗、岑巩的道路互通工程,主动引领黔东一体化,为镇远打造黔东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五是绿色生态园区,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标准化工业渣场、生活垃圾填埋场、黔东污水处理厂建设;六是黔东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酿酒产业集聚发展将镇远打造成为贵州东部“酒谷”,加快对电冶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新型建材等产业,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全力支持返乡创业就业,加快建设黔东物流园区;七是500亿级工业园区,到2020年,力争培育亿元企业35户以上,超10亿元企业5户以上,民营企业突破1.5万户。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0亿元以上,工业占GDP比重达30%以上。
8个最的成就。过去五年,县委取得了八个最的好成就。一是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五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比“十一五”高出4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6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98万元,在非经济强县中居全州第一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7%,“十一五”高出10个百分点,2015年突破10亿元大关,综合实力稳居全州前列;二是开发区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开发区由2012年的56家企业增加到188家,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3家,产值过亿的“全省100强企业”2家、“全省100强民营企业”5家,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2015年达到7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2015年达到27.3亿元,在全州17个经济开发区中居前三位,进入全省经济开发区30强之列;三是文化旅游发展最繁荣的五年。将古城景区创建成为国家AAAA景区,赛龙舟和报京“三月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被省委划定为革命老区,全县国家级旅游品牌多达8张,2015年承办了黔东南州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进入全省20个示范景区之列,被纳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和全省旅游改革试点县,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2.5万人,接待游客数量年均增长34%,2015年达到5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65%,2015年达到41亿元;四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城乡规划体系全面建立,“一城两区”城镇布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到43.8%,比2010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完成了古城道路升级改造,开通了群众期盼多年的公交车。完成了国省干道改造和县道、乡道、村道、旅游交通干道等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700多公里,83%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五是发展动力活力最足的五年。公布县政府权力清单2600余项,在青溪镇进行扩权强镇试点下放权限100多项,在全州率先推进文化旅游综合改革,“三权分立”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大力实施开放带动,累计引进投资项目228个,到位资金249亿元。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达40亿元,全县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31.6%;六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十二五”期间民生累计支出达60多亿元,贫困人口减少到3.53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20.57%。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综合参保率达98%以上。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万余户,建成廉租房1000套、公租房2000余套;七是社会发展最和谐稳定的五年。“平安镇远”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获得“全国铁路平安示范县”殊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八是从严治党力度最大的五年。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更加巩固。八是从严治党力度最大的五年。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党委(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肃查处“四风”问题,深入推进“铸廉”“铸勤”行动,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认真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创新打造“书香镇远”、“名城讲堂”和“名城大舞台”等平台,理论武装进一步强化,为全县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加强和创新各级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基层党建投入持续加大,村干部报酬由800元提高到1650元,部分优秀村干部享受到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严格党员发展教育管理,5年来共发展党员1024名。在全省率先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试点工作,对4名不合格党员给予了除名处理。打造了“三强”工程、“九个一”群众工作法、“跨村联建党组织”等党建品牌,命名表彰各类党建示范点近百个,县委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县党委”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