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2-654359 信息分类 政策文件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机构 是否有效
名称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远县2015年融资工作方案的通知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远县2015年融资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5-07-02 14:32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黔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镇远县2015年融资工作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5年6月23日

镇远县2015年融资工作方案

为全力做好全县2015年融资工作,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新机遇,有效缓解政府、企业投资项目资金紧缺的困难,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建成全省经济强县、早日撤县建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为总目标,以确保投资规模、扩展融资渠道为重点,集聚各类金融市场资源,强化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找准路子、推进改革、创新投资,全面完成2015年的融资工作。

二、工作目标

探索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努力化解存量债务,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国家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政策措施,积极创新投资、担保、贷款联动的方式,提高资源整合经营能力,创新多元化融资方式,确保全年融资完成15亿元以上,为全县重大项目投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做好重点产业融资项目储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州、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推动工作项目化、清单化,努力实现“保经济发展速度不低于全州平均水平、保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保增比进位”的目标。围绕全县农业、工业、旅游、生态和社会民生事业的投资方向,认真掌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政策导向,结合我县实际,认真编制好2015年的融资项目34个,总投资839463万元,拟申请融资406320万元。

(二)争取投资项目银行重点支持。根据项目储备情况,拟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镇远中学搬迁、镇远县棚户区改造、芽溪城市次干道、芽溪土地收储、石屏山景区建设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融资项目,强化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机制,争取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项目24个,总投资567689万元,申请贷款330400万元。

(三)拓展直接融资方式。继续发行一期不低于2亿元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积极推行社会资本参与到公益性事业建设经营,与1到2家企业进行特许经营合作(PPP模式),全力扩大社会融资规模。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远县2015年融资工作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全县融资工作,协调整合可利用的资源,统筹推进全县融资工作的稳步开展。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跟踪检查、督促通报、检查反馈等职责,全力推进项目融资工作。

(二)引进培育金融市场,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一是加快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力争在规划期内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县农村商业银行,吸引有实力的银行机构到我县作为主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积极探索在县内发起设立法人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二是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引金入县”步伐,积极引进各类内外资金金融机构到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继续加强与中国银行、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对接,争取年内引进1—2家银行分支机构落地镇远。引导工行和建行到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合理布局和均衡发展。三是积极培育和创立股权投资机构、产权交易所、担保、典当、小额贷款公司、互助金融组织等各类“准金融”机构,着力发展准金融业务,激活和引导民间投资,年内争取新增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各1家。为镇远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条件。

(三)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基本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抓好资本市场工作,全力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一是积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利用其具有信用门槛低、优化产业结构、节税等效应,通过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来盘活存量资产,充实资本金。二是继续抓好培育企业改制上市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大宣传、加强调研,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力争实现 “新三板”挂牌企业1户,股交所挂牌2户,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三是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和并购债券,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鼓励和吸纳各类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四是充分发挥行业监管服务作用,推动银担合作,实现在保责任余额800万元以上。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家,累计发放贷款突破3200万元。

(四)推行金融体制改革,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进行统筹规划,按照金融体制改革要求,根据发展阶段不同、融资主体不同、融资项目和用途不同,采取多种融资渠道和形式筹集资金,破解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推动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发展。一是盘活国有资产。通过直接出售和尝试对国有资产和债务通过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还能借助市场平台化解县里融资平台风险,加速融资平台的转型。二是把握好新常态下的新政策,逐渐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从国有空壳平台公司转型为资本投资型公司。进一步理顺关系,做好机制设计,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构建以资本投资为核心的金融板块,转型向资本投资型公司,才能助推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良好发展。

(五)多措并举,化解存量债务。厘清政府债务的来源及不同用途,针对不同来源采用不同形式降低债务规模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我县政府举债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前三项较为集中,占全部债务的较大份额。对于多领域的债务可采用不同方式:一是积极争取省政府代为发行一定额度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适度归还前年度的存量债务,规范政府“借、用、还”举债融资机制,减轻债务压力。二是通过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选择有一定回报能力、运营中可产生现金流的项目,如旅游基础设施、城市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保障性住房等具有收益性项目。三是对于经济回报能力较弱的交通运输、教科文卫、农林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项目,县政府及经济开发区应提供灵活的政策和有力度的激励措施,用长债置换短债,用低成本债置换高成本债,用软债置换硬债。通过压缩新上项目、调整在建项目融资方式等,置换融资成本较高项目。四是将一部分BT模式的项目转为BOT项目。开发区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建设都采用了BT模式,这些项目转让时间段较短、成本较高,给地方政府造成不少债务压力。对于这种债务,可以通过将BT转为BOT的方式化解,经营方式可以有多样化的选择。

(六)完善融资工作机制,努力破解融资瓶颈。一是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加强企业和银行的联系,相关单位组成网络单位并密切参与的协调机制,定期联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融资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二是建立要素机制,打造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创新金融人才,加强政银合作,互派干部交流挂职实现人才共建。同时还应加强自身人才的培训和深造。三是提升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由县工信局牵头,商县金融办、县发展改革局、县招商和商务局等部门,通过上门服务,了解企业的困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开展政府与银行部门之间的沟通、企业与银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缓解我县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七)抓好金融生态建设,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和管理机制,认真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防止重大金融案件、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和其他金融不稳定性事件等发生,引导金融机构规范管理、合理经营、有序竞争,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部门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提高信用水平和经济总体水平,控制不良贷款率,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努力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