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2-659345 | 信息分类 | 政策解读 |
文号 | 成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是否有效 | ||
名称 | 锚定新目标 建设新镇远 ——镇远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 |
锚定新目标 建设新镇远
——镇远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
2021年11月30日,镇远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政府班子。
县人民政府县长杨仕根在大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称“报告”)备受关注和热议。
本次《报告》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文件,既全面总结十七届县人民政府工作,又系统安排部署未来5年和2022年工作,特别是把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干什么”变成“怎么干”,与县委决策部署同频共振。近1.3万字的《报告》汇聚了全县各方智慧力量、承载了全县人民共同期盼。
过去五年工作
过去五年——最重要的成果,是尽锐出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重大的任务,是众志成城、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最突出的政绩,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最有力的坚守,是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最务实的举措,是挤干经济水分、县域经济实现脱虚向实、提质发展。最果敢的担当,是全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全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
以上内容在《报告》中作重点归纳为: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初步测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达到68.83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4%、9.5%,达到37321元、12073元。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聚焦“一二三”脱贫标准,打好“四场硬仗”。2144户9124名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迁入新居,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保障实现全覆盖,5138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镇远与全省全州一道同步进入了小康社会。
——城乡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实施了芽溪新城主干道、古城景观绿化亮化、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平方米。集中供水实现乡镇集镇全覆盖。三施高速建成通车。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05公里,建成“组组通”公路1221公里。农村电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全面覆盖。完成危改、透风漏雨整治13767户,村寨提升工程硬化道路、庭院、活动场等379万平方米。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和“清四乱”取得积极成果。乡镇污水处理、县城污水提标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氵舞阳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30户以上自然寨,森林覆盖率达62.79%,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
——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政府机构、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既定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取得明显成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17个行业部门。招商引进项目174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
——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入民生资金超60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8115人。新改扩建教育项目95个,镇远中学顺利迁入新校区。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健全防控体系,完成疫苗接种31.89万剂次,牢牢守住了“零疫情”底线。全面落实“三重”医疗保障,完成县医院重点学科、“三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任务。落实全面“二孩”“三孩”政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有效,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成绩来之不易,问题不容回避。在未来工作中,全县上下还需进一步破解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动能不够强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要素保障和公共资源供给不足;风险隐患和矛盾问题依然较多;政府债务压力大等难题,奋力突围,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五年目标和任务
未来五年,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从外部看,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内部看,中央和省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不变,支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力度不减,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要求我们既要在发展速度上“赶”,又要在发展方式上“转”,实现速度与效益、质量与总量、发展与安全、保障民生与防范风险的协调统一。全县上下必须坚定信心决心,主动应变、乘势而为,努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完成好“十四五”规划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镇远打好基础。
《报告》提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总量突破100亿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0%以上,分别达到50000元、18000元以上。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
为实现总目标,围绕九大领域,奋力建设新镇远。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实力新镇远。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以黔东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把酿酒培育成50亿级产业、电子元器件制造培育成30亿级产业,把黔东经济开发区打造成100亿级园区。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宜居新镇远。深入推进城镇“三改”建设。大力实施县城周边、芽溪新城、黔东片区开发建设。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健全城市建管机制。城镇常住人口达13.18万人以上。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富美新镇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8%以上,农业总产值达40亿元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健全乡村振兴机制,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加快建设美丽新农村。
——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宜游新镇远。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巩固提升5A景区品质。盘活闲置低效项目,完善旅游设施,壮大市场主体,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质量。新增4A级景区1个,旅游年接待人数稳定在12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亿元。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奋力建设畅达新镇远。推进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S103羊场经都坪至龙田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强城乡公路养护管理,新改扩建公路108公里。完善城乡水网,完成天印水库、氵舞阳河治理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加强电力、通信、天然气网管建设。完善电子商务进农村体系。
——加快推进生态环保水平全面提升,奋力建设绿色新镇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系统集成。推进生活餐厨垃圾、医疗废弃物、畜禽粪污、工业固废等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城乡一体化污水治理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全面提升,奋力建设活力新镇远。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业园区、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把黔东经济开发区建成高新技术园区。
——加快推进安全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奋力建设平安新镇远。健全防灾救灾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深入推进法治镇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深入推进“平安镇远”建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屏障。
——加快推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奋力建设幸福新镇远。
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调优教育布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内涵发展,镇远中学创成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6.5张,县医院建成“三乙”医院。加强传染病防控。建立健全“三孩”配套政策。加大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兜牢社会救助底线。
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极为关键。全县工作任务是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实施“八大”行动,分步推进五年规划,实现高质量开局。
主要预期目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二、三产分别增长7.2%、12.6%、8.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全力推动工业发展大突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酿酒首位产业。做强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加快推进青酒厂技改、基础材料制造等升级改造,启动黔东电厂余热利用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清洁能源、特色食品产业。引进产业项目10个以上。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进电子产业园标准厂房、工业污水处理厂、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僵尸企业”清理,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推动云睿二期、固铝电子、乐豆坊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6户。
——全力推动城乡面貌大改善。扎实推进“三改”项目建设。推动金家湾片区开发。完成芽溪城市次干道、市民中心、11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建设。推进小城镇建设。天印、黄泥堰、金盆水库建设实现下闸蓄水。推进城乡供水、舞阳河治理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建设。加快湘黔铁路铺田段下穿涵道施工。新建5G基站60个、新能源充电桩30个,推进“县县通”天然气项目建设。繁荣“夜间经济”“电商经济”。培育一批“四上企业”。新增城镇人口2000人以上。建立健全城市综合执法监管机制,大力整治城乡“两违”和“脏乱差”。完善县城智慧交通体系。支持有条件乡镇推行集中治丧。启动一批宜居农房建设,完善农村基础管护措施,提升城乡品质。
——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大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稳定4万亩烤烟种植。大力培育肉牛主导产业,新希望生猪养殖项目全面投产。提升2个万亩林下经济带。新增油茶面积1万亩。巩固玫瑰花、蔬菜、精品水果等发展成果。启动高粱种植试点规划。做好“镇有心意”公用品牌推介。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产量稳定在8.8万吨以上。坚定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化东西部协作,做实后扶评估,巩固“3+1”保障成果。抢抓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政策机遇,强化资金整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青溪铺田、蕉溪郎洞等9个州县级示范试点村。
——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大提质。狠抓“四大行动”落地落实,实现旅游人次突破1000万,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推进古民居、古码头修复和文物古建筑合理利用,复建古城文庙、文明书院等历史建筑,提升古城核心区景观风貌。加快推进古城旅游业态提升工程、铁溪景区整体提升项目建设,完善氵舞阳河、高过河旅游设施,全力盘活文德关游客服务中心等闲置项目。建好用好智慧旅游平台。创新办好赛龙舟文化节、漂流节、国际摄影展等活动。加强旅游招商,新增旅游主体20家。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建成1家旅游产品销售展示中心。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推进行业协会组建。建立网上导览系统。创新旅游宣传营销。
——全力推动生态环境大优化。加快县城污水提标改造及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等项目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率保持在86%以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启动实施餐厨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聚焦垃圾填埋场、规模养殖场、砂石场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天数稳定在98%以上。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加快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全力推动发展动能大提升。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制度。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推进行政复议、公共服务体制等改革。全面融入“贵人服务”品牌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狠抓产业链精准招商,全年引进项目30个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户,培育科技中小企业15家以上。完善综合考核办法,加强目标绩效管理。探索建立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和国企薪酬激励机制。完善容错纠错、尽职免责机制。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扎实做好项目编报,争取中央省州支持。推进“投转固”。做实人才保障。加强财源建设。
——全力推动民生福祉大增进。稳定扩大就业。推进机关幼儿园和五小文德校区等校舍建设。推进教育督导机制和高考改革。大力实施强师工程,全面落实“双减”要求。完成县妇幼保健院项目建设,推进县中医院独立办院。深化医共体建设。提高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应对能力。扩大公共文化供给。加强乡风民风建设。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基金监管水平。落实助残、特困供养等保障政策。做好因公殉职人员抚恤。推进县殡葬综合体项目建设。
——全力推动发展环境大稳定。抓实抓牢债务化解。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统筹财力保“三保”。常态化做好“外防输入”工作,提高核酸检测、隔离保障、医疗救治能力,逐步扩大疫苗接种范围,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落实安全生产“三必管”责任,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抓实信访维稳工作。深入推进“平安镇远”建设,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高社会治安综合防控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完成县中医院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2)改造棚户区1000户、老旧小区1643户、背街小巷10条。(3)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0公里、危桥改造2座。(4)新建扩建幼儿园2所,改扩建初级中学1所。(5)完成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6)开通城区水上巴士,缓解古城区交通压力。(7)新建冷库5000立方米。(8)完成县老年养护楼提质改造。(9)新建村级健身路径设施30套。(10)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以上,完成就业培训1200人以上。
组织保障
新时代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底气,持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报告》提出,要坚持政治统领,建设为民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强化履职担当,建设实干政府;改进工作作风,建设效能政府;严守纪律规定,建设清廉政府。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唯有笃行。全县上下只有苦干实干、一抓到底、奋勇争先,才能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名城镇远新未来。